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家族的希望。他们有无限美好的明天,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冉冉升起又熠熠生辉。一个孩子的健康、顺利、快乐成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家庭教育又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与魂。
寓德育于身教之中。孩子天生是利已的,这是孩子的自然属性。如何在父母的影响和教导下利他,这才是孩子的社会属性。在利已和利他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家长给孩子的第一课。也是永远上不完的一课。孝敬长辈,尊敬师长,艰苦朴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远离低俗,等等都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在品德养成这个问题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家长要旗帜鲜明。但是话虽说起来容易,但要把这些东西传输给成长中的孩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家长的言传身教。德育的内容是无形的。怎样把这种无形的东西有形化,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绝不是一个早晨的事情。为完成这种从无形向有形的转化,我专门给孩子做了一本《XXX美德银行》,每天由我们做家长的,根据孩子的表现,每天往这个美德银行里记一些孩子的点滴美德,使之文字化、货币化、常态化。让孩子自已的表现在父母的心中有体现,在自己的美德银行中有存储,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变现。每一次的点滴美德究竟该给对应着存入多少钱,那要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定,采取零存整取的办法,统一在一定的时点支付给孩子,作为生日礼物、春节礼物、外出旅游等重点项目资金支出。这样孩子也高兴,家长也高兴。有了这个美德银行作为德育指挥棒,孩子的美德会一点一点地多起来,家长也会看着孩子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长。
寓体育于游玩之中。孩子有了一个好的品德,家长下一步应该关注的就是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是一切智慧的载体,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家长会为孩子担心一辈子。“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这是毛泽东主席1917年对自己的苛求,也是对我们的教导。"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是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1957年对全校师生提出的号召。在培养孩子的健康的体质方面,除了合理的饮食、科学的作息之外,就是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带着他们看外面的世界。按由近及远,由熟及生的原则,先从家庭居住地的公园、运动场、学校开始,再到省域内的各个景点,再到全国各大景点。如果经济条件好的,还可以订个周游列国的计划。这样的安排,应该在孩子上大学之前完成。或者说,至少在上大学之前,让孩子走遍中国。我的孩子,今年高中毕业,她已经基本上游完了大半个中国。这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的体魄,熟悉中国的国情,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培养孩子对祖国的情感大有益处。为了让孩子看到更多的景点,除了告诉孩子积累一定数量的美德,还要告诉孩子自己要积累一定质量的体能。这样把孩子的体能与其自身的眼界捆绑在一起,告诉孩子远行不仅需要金钱,需要美德,还需要有好的心情和足够的体能。于是,无论你带着去跑步,还是游泳,还是其他多么无聊的运动,孩子都不会反感,于是家长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寓智育于书本之中。古人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诗书不可不读。”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家训。现代的教育已经不是私塾教育,而是公学教育。除了学校设计的各个时段,各个学期的课程之处,家长也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是适度的超前教育孩子一些东西。比如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教给孩子一些三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教给他一些五年级的东西,以此类推,当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教他一些高中的知识。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叠加教育;如果孩子的智力好,就多讲一些,否则就少讲一些。二是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学习的好坏,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的注意力能超过两个小时,他那一定是个神童。因为同龄孩子的注意力大都在一小时左右,所以小学的一节课才定为45分钟。那么怎么办,要学会利用无意识记忆。比如,我家里就有个小黑板。我经常会在上面写一些英语单词、名言警句、数学公式或是每天的日程安排,一旦我家里要来重要的客人,我还要在黑板上写上热列欢迎的词语,等等,这些内容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记在心里了。三是恪守家教禁忌。家长不要在家里玩麻将,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长期看电视剧,更不要在家里喝大酒、上网。这对孩子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影响。四是藐视一切学习中的困难。人生中的困难在所难免,何况孩子呢?孩子遇到学习上的挫折或波折时,家长要鼓励,这正是点燃孩子心灵和希望的时候,家长这时候绝对不能缺位。让孩子学会迎难而上,不能让孩子知难而退。当困难过去后、风雨过去后,家长再与孩子一起总结,一起分享这成长中的成就感。
寓高雅于爱好之中。业余爱好,好比生活中的调料。有的人爱收藏,有的人爱游泳,有的人爱打球,有的人爱画画,有的人爱远足,等等。只要不是不良嗜好,都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形成一种或多种爱好,这样他们会乐此不疲,从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品位,培养高雅的气质。我的孩子喜欢画画,即使在春运时拥挤的火车上,她兴致一来都可以画上几笔,把一个“春运众生图”展现在画纸上;她还喜欢游泳,学习不紧张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周去一次全民健身中心的游泳池;她还喜欢篆刻,一些小石头,一个小印章,在她手里很快就可以与自己同学的名字连结在一起,然后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此人;她还喜欢周游世界,家里有两本书,一本是《走遍中国》,一本是《走遍世界》,她经常是爱不释手,手里一旦有了积蓄,或是“美德银行”里一旦有了大笔资金进账,她就开始筹划下一个行动计划。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要家庭还在,那么家庭教育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教育的背后是爱,是温暖,是传承。
这些粗略的认识和想法,不可能适合每个家庭和孩子,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家长批评!
女儿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