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因地制宜 良性互动——对青海省海西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建议
2010-06-18 | 作者: 张维宸 鹿爱莉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 】【打印】【关闭

    ●合理确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生态补偿基金的收取标准

    ●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始终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

    ●构建明确的矿山环境规划,建立有效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海西州的矿产资源开发在青海省乃至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与青海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开展了对海西州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情况的调研,针对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至2008年底,海西州共发现各类矿产103种。柴达木矿产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已发现矿产84种,产地1007处。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产地281处,探明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占全省矿产资源价值总值的90%以上,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铬、铅锌、金、银、湖盐、钾、硼、锂、镁、溴、碘、锶、芒硝、石棉、石灰岩、自然硫等。其中湖盐、氯化钾、氯化镁、锂、锶、芒硝、石棉、化工石灰岩、硅灰岩等9种矿藏储量居全国之首。据初步统计,海西州共有矿山250个,年产固液矿石总量4512.66万吨,气体矿量436507万立方米,实现矿业总产值3055463.44万元,矿产资源开发的采掘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084991.85万元。

    海西州的矿产资源开发在青海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海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但从总体上看仍处在开发的初始阶段,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产品链短,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矿床勘查程度低,所求资源储量大多不能作为开发设计的依据;选冶加工技术研究滞后,阻碍着矿业的发展;部分企业的采选加工技术落后,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已经形成环境问题,对优势矿产资源的地位将可能产生冲击;矿业结构不合理,加工业滞后,采掘业的比重远大于加工业,未形成合理的产品链;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较差;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滞后,亟待加强。

    海西州生态的脆弱是矿产资源开发不可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加上基础地质工作还比较薄弱,矿产资源的潜力虽然十分巨大,但由于投入少,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受海西州矿产的开发规模总体上普遍较小、资源利用回收率低、矿山管理粗放、矿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加工业严重滞后等因素影响,海西州大大小小各类矿山,环保意识普遍淡薄,矿山开发往往对环境构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而矿山停采后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尚未真正提上日程。

    对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用法律制度形式确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付费主体

    青海省海西州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损毁补偿赔付机制的建立要考虑矿山企业承受能力及有关受损状况,也要考虑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合理确定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矿山生态补偿基金的收取标准。对历史遗留和区域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补偿问题,以及环境健康损害赔偿问题,要坚持矿山企业与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由矿山生态补偿基金负责解决。

    青海省海西州也可以在民族区域自治相关规定下,在综合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基础上,开展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立法工作。立法中要明确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将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交由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建立一套基于ISO14000系列标准的管理体系。鼓励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合作,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成本收益分析,制定健全的收益分配机制,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市场化运行留出足够的空间,引导矿山环境治理向着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政府、煤炭开矿企业及煤炭的输入地共同承担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费。对于国有煤炭矿山企业的生态补偿费,政府作为生态补偿主要实现方式,可以将各级政府为生态补偿的主体,下级政府或农牧民为生态补偿的对象,以国家生态安全、社会稳定、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目标,以财政补贴、政策倾斜、项目实施、税费改革和人才技术投入等为手段的补偿方式。对于民营煤炭矿山企业的生态补偿费,则采取市场运作方式解决。

    确定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成本

    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是动态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的直接表现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价值破坏的经济损失。但是,环境破坏损失只是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代价的一部分,完整的环境代价还应包括对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理的成本。

    确保《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这个《规划》的批复必将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资源赋存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走出一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品种多、组合好,有利于区域性大规模整体开发、多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同时由于资源开发、工业发展处于起始阶段,将循环经济的理念体现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着力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可以有效地避免“先污染、后治理”。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承担着支撑青海省经济会发展、保护三江源、支援西藏建设的重任。但这个地区土地大多为盐泽、戈壁等未开发利用地,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又十分突出,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循环经济试验区要在做好矿产、能源、土地、水资源、环境保护和投资规划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始终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努力做到“吃干榨尽”,争取在整个区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制定开发青海湖流域湿地中的矿产资源的有效措施

    青海湖是我国内陆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奇异,地理景观多样,生态类型独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湖流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已经对其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湿地环境一旦被大面积破坏,将永远无法恢复。

    根据国办发〔2004〕5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的“各地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近期利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绝不能以破坏湿地资源,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功能,作为改善生态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抓紧抓好。”

    建议对开采湿地中的矿产资源项目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确保有必要的湿地环境保护措施,否则禁止开发湿地中的矿产资源。

    建立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青海省具有独特的地理因素,经济相对不发达,人民生活相对比较贫困,对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正待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不能完全等同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发展省份,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青海省海西州有待于构建明确的矿山环境规划,建立有效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矿山环境影响评价的约束力,收取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应加大向地方倾斜的力度,以达到环境利益和区域经济均衡。对于青海省海西州这样的特殊地区,国家要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全部返还地方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经济补偿和制度补偿,以保障其在发展矿业经济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创新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返还形式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返还应分阶段进行,而不能采用一次性返还办法,对青海省海西州这样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地区尤应如此。因为矿山环境的恢复非朝夕之事,一般需要几年时间。海西州环境相当复杂,治理恢复难度相当大,恢复的时间域会更长。分阶段返还保证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加快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措施,这样不仅能减轻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达到“边开采,边治理”的效果,减少已破坏的环境的持续危害性。

    申请中央地勘基金整装勘查项目,加强青海省海西州的基础地质工作

    在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为摸清矿产资源的家底,圈定靶区,听取地方政府和技术部门的意见,利用中央地勘基金整装勘查项目的优势,加强地质勘查资金的投入,以实现中央和地方投入资金的有机衔接、良性互动,实现地质找矿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大投入”和“大突破”。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矿业权有偿取得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辨析
· 刘 芬:海外资源结伴并购是个不错的选择
· 湖南隆回滩头“铁腕行动”整顿矿业秩序
·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制发矿产资源统计基础表的函
· 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 青海省开展专项整治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
· 中国的矿产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的背后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网上调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技术支持: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Copyright©199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7877号 建议使用IE5.5以上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