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要闻播报
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
——四川省崇州市道明竹艺村的启示
2018-07-17 | 作者: 李 倩 |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分享到

  竹里:一座网红建筑的前世今生

  今夏,当代国际展示艺术的最高展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一座名为“竹里”的建筑亮相中国国家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另一种可能性:告别城市化的千篇一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一条中间道路。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所在地四川省崇州市道明竹艺村,你便远离了都市生活的纷扰喧嚣,融入南宋诗人陆游《太平时》描绘的田园意境,找回一切归零的安静与祥和心态。

  “晴天悠闲漫步,雨天喝茶听琴,走进竹里,人都冒着一身的仙儿气呢!”一位游客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推介竹里。

  穿过一条曲折的竹林小径,推开两扇似乎穿越了时光的竹篱笆门,站在不远处的田坎上眺望,这座网红建筑青瓦屋面呈环形,这个创意来源于太极图无限符号∞,代表融合与无限。为了打造陆游诗中意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个建筑充分尊重道明“竹编之乡”现状场地的自然本底,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树木与建筑融为一体。竹形内墙纹理,竹编外立面、吊顶、吊梁、竹灯……随处可以见当地竹编技艺的创造性应用。

  以“竹里”为中心,道明村深度挖掘竹子的可能性,竹编产业提质升级,形成了集制作、加工、展销、教学、体验为一体的竹艺休闲产业。走进道明村,游客可以听风赏竹、烹水品茶,欣赏当地竹编匠人的手工艺品,参加艺术节、建造节等各类特色活动。随着周边城里人慕名而来,村民户均年租金收入1.5万元,人均务工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道明成了成都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

  “乡村振兴有两个重要标准:产业兴、留住人。”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尹宏说。游客纷沓而来的同时,道明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愿意回到乡村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们成为了村里的新村民,继承发扬当地以林盘为典型代表的人文特性,打造出更多元的新兴业态。

  林盘:一种文化符号的继承延续

  “林盘是四川人的童年记忆和悠悠乡愁。”道明新村村长张永超自幼在天府平原长大,是地地道道的川人。林盘是四川人几千年形成的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居住形态和建筑形式。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林盘已演变为一个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中。

  “林盘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同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尹宏说。

  2017年底,17户村民以出租方式与张永超所在的开发公司签订10~20年农村房屋租用协议。大家达成共识——有树林、有房屋、有农田、有溪流,才叫林盘。在道明,“大拆大建、挖山填塘、过度设计、冒进求洋”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按照保护原生态、留下原住民、尊重原产权、使用原材料的“四原”原则,对竹艺村进行规划设计。

  据张永超介绍,规划特别注重三方面理念。一是本地特色农业、竹编产业、休闲体验、文化创意及美丽新村建设的有机融合,保留原有林盘院落的空间肌理和体量,空间设计体现川西林盘亲近自然、融合自然的特性。二是鼓励艺术家进入社区,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产生互动,将艺术巧妙融入乡间和自然,推动文化挖掘和地域再生。三是依托林盘打造民宿酒店和休闲农田体验,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规划理念一一落地后是这样的——游客中心建在原宅基地上,尽量少占地,但挑高层设计,照样满足员工办公需要。高低起伏的房顶,与建筑背后依偎的无根山山脉绵延起伏相呼应。将游客中心旁的一片杂林地开发成湿地,变成村污水处理的重要一环,全村86户人实现严格的雨污分流。停车场既没有新占耕地,也没有过多砍伐树木,而是通过整理杂林地形成新的空间。这片杂林地里还建成了看台区、休息区。夏天,林盘下舒适宜人的小气候,让这里常常座无虚席。

  在三径书院,村民家原来的客厅、卧室变身成了书房,可举办容纳近百人的会议、沙龙、讲座、展览,文青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喝咖啡、听钢琴曲。书房高处一角,被烟熏黑的房梁告诉游人,原来这是曾经的厨房。 在遵生小院,你可以体验古人合于道法又富诗意美感的生活方式,中草药膏手工等民俗手工、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生活美学、亲子教育等各类课程应有尽有。在来去酒馆,坐在院子里低头慢品小酌,抬头则是满眼绿意的农田和菜园。在竹编博物馆,2000多年的竹编文化焕发新生命力,曾经被冷落的各种竹编用品,有的成为颇具设计感与美学的艺术品,有的则更具实用性,未来将走向市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我们希望艺术能成为一颗新的种子,在竹艺村播下、生发。艺术可以无处不在,在城市里,也在乡村里。”张永超对竹艺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土地:一个图库精准支撑乡村振兴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道明村打造了竹里、竹编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利用农村宅基地,改建三径书院、遵生小院、来去酒馆青年旅舍等多元业态;利用集体农用地和川西林盘,打造休闲农田体验区。事实上,道明村是成都市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成果,通过“一张图”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打造的亮点工程。

  “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最大的不同,在于权属权利复杂、地类地块众多,村庄建设需要顺应自然机理进行有机更新,不宜大拆大建、人工造景。”尹宏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甚至唯一的平台载体是土地综合整治,而要科学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务必以现状分析为基础、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盘活存量为手段、以村庄规划为引领、以赋能造血为目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可以也应当作为乡村振兴现状、潜力分析的坚实基础。”在尹宏看来,成都市国土资源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图管地”。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成都市国土资源部门以宗地或图斑为基本单元建立的集矢量、属性、档案数据为一体的“一张图”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全域覆盖、权属清晰、权利准确、逻辑严密、动态更新的突出优点,实现了国土资源精准管理。目前,全市农村地区371个乡镇、3812个村、48411个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所有权,170万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1万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989万块土地承包经营权,68万块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基本都集成到了总容量75.7TB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中。

  在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方面,据了解,早在2008年,成都市开展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2010年10月完成了全部登记发证工作,地籍调查面积148.2平方公里,全部采取1∶500地籍测量。其中“竹艺村”所在地道明镇龙黄村9、11组,经调查共有集体建设用地面积7.61公顷,颁证面积5.43公顷。

  “确权明确了村民的宅基地位置、面积,确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建设用地范围,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夯实了基础,确保了农民合法权益。”尹宏表示。

  在农用地管理方面,据崇州市国土局局长张春阳介绍,他们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在道明镇开展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这一方面改变了农村田块细碎、耕作条件差的现状,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取得占补平衡指标1360亩,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保障。

  顺应自然、少拆少建,继承发扬传统产业、特色文化的道明村火了,这个以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精准支撑乡村振兴的故事,讲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性。川西平原上,越来越多的道明竹艺村,正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节地成长看苏南
· 浙江省湖州市“五未”土地处置纪实
· 全国土地储备和土地市场监管政策培训班举办